党代会专题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党建工作 > 党代会专题 > 正文

【党代会报告重点解读八】厚植学科优势 加强联通融合 构筑青科大学科建设高原高峰

作者:来源: 发布时间:2022-10-07

厚植学科优势 加强联通融合

构筑青科大学科建设高原高峰

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,学科建设的水平体现了高校的整体办学实力、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,学校着力打造学科高峰、强化ESI学科建设、统筹推进学位点培育建设,学科建设成效显著:新增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、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、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,实现了各教学学院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全覆盖。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“一流学科”行列,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省一流学科“高峰计划”;学校入选山东省“强特色”类高水平大学,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“优势特色”类高水平学科;2个学科入选在青高校服务青岛产业发展重点学科。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,9个学科进入前70%,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为B+,省属高校工科唯一。3个学科ESI排名持续提升,化学学科由3.7‰提升到1.449‰,工程学学科由8.8‰提升到2.445‰,材料科学学科由7.5‰提升到2.562‰,冲千步伐不断加快,学科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。

在取得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,我校的学科建设还存在不少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挑战。如学科布局分散,缺乏有效的组织协调机制;资源配置分散,未能形成合力;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,学科队伍结构有待完善;科研成果和项目层次不高、数量不足。

面对新形势,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学科建设目标和思路:按照“筑高峰、强特色、厚基础、重培育”的建设思路,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,分类建设,重点突破,入选山东省学科建设“811”工程,力争1-2个学科进入教育部学科水平评估A档,确保3-5个学科进入水平评估B档,1-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‰,5-7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%,1个学科进入“国家一流学科”建设行列;建立分层分类博士点培育机制,加大对材料与化工、能源动力、软件工程、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优先培育,加强对工商管理、马克思主义理论、生物与医药的重点培育,力争在2023、2026两批学位授权审核中获批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,实现专业学位博士点和人文社科类博士点零的突破。

新目标需要新担当,新任务呼唤新举措。我们要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,立足前沿、凝练方向、突出重点、注重交叉、发挥优势、创新模式,打造学科高峰,构建结构优化、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学科发展格局。

一是建立有效的学科建设组织统筹机制,加强学位点建设。建立完善的组织协调机制;加强顶层设计,统筹协调各类资源,制定相关政策,统筹配置与申报学位点相关的人、财、物、空间等资源,发挥政策引导作用,突出发展重点,将各类资源优先向有竞争力的学位点倾斜;建立申报期内监督反馈机制。

二是优化学科布局,理顺学科结构体系。按照学科、科研、教学、人才、平台“五位一体”思路,筑牢优势学科、夯实特色学科、培育交叉(新兴)学科、强化基础学科、优化人文社会学科,进一步扩大学科覆盖面,构建更高质量、更加均衡的学科发展格局。统筹谋划学校学科布局优化和学院整合设计,扩大工科优势,在高端化工、新材料、先进制造、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碳中和等领域,组织协同攻关,争取重大突破,产生标志性成果,提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能力,构建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,有利于重大成果产出的学科结构体系,为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。

三是构筑学科高峰,加快争创国家一流学科步伐。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、区域、行业重大需求,实施学科筑峰战略、构筑学科高峰。聚焦山东省“811”工程,深入实施“学科冲A、冲千工程”和“国家一流学科”攀登计划,厚植学校特色学科竞争优势,加强学科之间的联通融合,打造引领学校学科发展的“尖刀班”和“突击队”,推进学科建设从高原到高峰转变。

四是开展分层分类建设,形成“雁阵式”学科发展体系。结合国家、省重大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学校、学科特色,同时根据各个学科发展状况和趋势,实施分层分类建设,支持学科分层次、差异化发展、集群发展,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,逐步形成多学科相互支撑、协调发展、重点突出、梯次分明的“雁阵式”学科专业发展体系,培育和建设一批不同层次的高水平、特色化、有潜力的学科。

五是促进学科交叉发展、集群建设,实现传统学科转型升级。遵循学科发展规律,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,探索“学科群+研究院+行业领军企业”的学科群建设机制,聚焦行业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,汇聚行业顶尖企业和国内外领军人才,凝炼研究方向,通过有组织的科研聚集优势资源,产出大项目、大成果,推动学科集群发展。用好学科交叉融合“催化剂”,优化学科群协同发展机制,以项目为牵引,培育交叉学科团队,推动跨学科交流合作。推进工科学科与新兴学科交叉融合,引导鼓励化工、化学、材料、机械、动力等传统优势学科向绿色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,促进基础学科、应用学科交叉融合,推进优势工科与哲学社会科学交叉赋能,形成学科高质量协调发展合力。

六是完善学科评价机制,加强学科发展状态监测。坚持学科建设目标导向,突出核心要素,精准实现“目标定任务,任务配资源”,健全学科增设、预警、退出机制,构建充满活力的一流学科生态。利用学科评估、学位点合格评估与专项评估等评价手段,综合考察人才培养质量、教师队伍水平、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能力等学科核心要素,定期对学科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价。加强学科发展状态监测,结合建设动态监测和成效评价工作,完善学科状态监测指标体系,借助信息化手段,多维度全方位动态监测学科发展状况,关注整体发展水平、成长提升程度、可持续发展能力,引导学科高质量发展。

使命如磐催人奋进。第十一次党代会吹响了学校加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号角,擘画了学校未来五年学科建设的宏伟蓝图。学校一定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度扬帆起航,努力走出一条“特色鲜明、走在前列”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成功之路,奋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业绩!

400全讯白菜网官网 - 全讯600cc大白菜  版权所有

地址:青岛市松岭路99号,邮编:266061,联系电话:0532-88958919

电子邮箱:fxy@qust.edu.cn